制作便携式系统维护盘

本文主要描述如何在FreeBSD系统下使用独立的USB存储设备制作便携式系统维护盘。
制作完成的系统维护盘除了包含完整的FreeBSD操作系统外,还能够实现以下主要功能:

  • 修复或安装FreeBSD
  • 引导进入其他各种LiveCD
  • 安装其他操作系统

考虑到实用及便携性需求,建议使用大小为32G、接口为USB 3.0的U盘制作(以下简称U盘)。

1. 准备分区

 

1.1 获取设备信息

插上U盘后,首先确认其设备路径:

# camcontrol devlist 
<ST31000528AS CC46>                at scbus0 target 0 lun 0 (ada0,pass0)
<ST31000528AS CC46>                at scbus4 target 0 lun 0 (ada1,pass1)
<ALPHACHI USB DISK>                at scbus7 target 0 lun 0 (da0,pass2)

在这里,U盘对应的设备路径为/dev/da0;由此可以获取U盘的基本信息:

# diskinfo -v /dev/da0
/dev/da0
        512             # sectorsize
        31610372096     # mediasize in bytes (29G)
        61739008        # mediasize in sectors
        0               # stripesize
        0               # stripeoffset
        3843            # Cylinders according to firmware.
        255             # Heads according to firmware.
        63              # Sectors according to firmware.
        1292621180710063        # Disk ident.

这里需要注意sectorsize与stripesize的数值:前者为逻辑扇区大小,后者为物理扇区大小,两者单位均为字节;而只有stripesize为4096的设备在分区时才需要设置4K对齐。

1.2 创建分区

有了这些信息,即可开始分区:

# gpart destroy -F /dev/da0         清除U盘之前的分区信息
da0 destroyed
# gpart create -s MBR /dev/da0      创建新的MBR分区表
da0 created
# gpart add -t fat32 -s 4g da0      添加一个大小为4GB的FAT32分区    
da0s1 added
# gpart add -t freebsd da0          剩余分区将用于安装FreeBSD
da0s2 added
# gpart create -s BSD /dev/da0s2    在剩余分区上创建新的BSD分区表
da0s2 created
# gpart add -t freebsd-ufs da0s2    添加UFS分区
da0s2a added
# gpart show da0                    查看创建的MBR分区表
=>      63  62530561  da0  MBR  (29G)
        63   8388576    1  fat32  (4G)
   8388639  54141948    2  freebsd  (25G)
  62530587        37       - free -  (18k)

# gpart show da0s2                  查看创建的BSD分区表
=>       0  54141948  da0s2  BSD  (25G)
         0  54141948      1  freebsd-ufs  (25G)0

这里需要注意两点:

  • 为了使第一个FAT32分区能够在绝大多数Windows系统下使用,应该创建MBR分区表而非GPT分区表。
  • 直接将FreeBSD安装至第二个分区上会无法引导,需要在第二个分区中嵌套一个BSD分区表。

更多有关分区的信息,详见分配磁盘空间

2. 安装引导管理器

由于FreeBSD自带的引导管理器无法满足稍后的需求,在这里需要使用GRUB 2。

2.1 安装GRUB 2

首先通过Ports安装GRUB 2:

# portsnap fetch update
...    (省略无关输出,下同)
# cd /usr/ports/sysutils/grub2/
# make install clean
...

然后将GRUB 2的引导管理器安装至U盘:

# newfs_msdos -L USB /dev/da0s1                  格式化分区并添加卷标USB以便于之后挂载
...
# mount_msdosfs /dev/da0s1 /mnt/                 这里不能使用卷标挂载,否则GRUB 2安装后会无法引导
# grub-install --root-directory=/mnt /dev/da0    安装GRUB 2的引导管理器
...

2.2 基本配置

安装完成后,创建配置文件/mnt/boot/grub/grub.cfg:

set timeout=60            引导菜单超时秒数
set pager=1               输出内容过多时自动分屏
insmod part_gpt           预读模块part_gpt以识别使用GPT分区方案的存储设备

menuentry "Continue" {    跳过GRUB 2引导管理器
    set root=(hd1)
    chainloader +1
}

menuentry "Reboot" {      重启
    reboot
}

menuentry "Shutdown" {    关机
    halt
}

目前仅需以上这些配置即可,编辑完成后执行下列命令:

# rm /mnt/boot/grub/device.map    device.map是根据当前机器自动生成的,可以删除
# mkdir /mnt/iso/                 此目录用于放置各LiveCD对应的映像文件
# umount /mnt/                    安全卸除挂载的分区

3. 安装系统

默认情况下,FreeBSD系统的安装是通过sysinstall(9.0之前)或bsdinstall(9.0开始)所开启的交互模式进行的;但在这里,直接使用分发包安装会更加方便。下面以9.1-RELEASE amd64为例具体说明。

3.1 使用分发包安装

如果之前已经下载过安装映像文件FreeBSD-9.1-RELEASE-amd64-memstick.img,那么可以从其中直接提取分发包进行安装:

# newfs -L usb -j /dev/da0s2a                             格式化分区并添加卷标usb以便于之后挂载
...                                                       -j表示为UFS文件系统开启soft updates journaling
# mount /dev/da0s2a /mnt/
# mdconfig memstick.img                                   文件memstick.img对应于之前下载的安装映像文件
md0                                                       通过mdconfig命令用其创建内存盘
# mount /dev/md0a /media/                                 挂载创建的内存盘
# tar -C /mnt/ -xvf /media/usr/freebsd-dist/base.txz      解包并写入系统文件
...                                                       作为基系统的base.txz与kernel.txz必须安装
# tar -C /mnt/ -xvf /media/usr/freebsd-dist/kernel.txz    同目录下的其他包则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安装
...
# cp -Riv /media/usr/freebsd-dist/ /mnt/install/          将分发包复制到U盘以用于在其他机器上安装系统
...
# umount /media/
# mdconfig -d -u 0                                        安全移除创建的内存盘

如果还没有下载过安装映像文件,可以通过FTP直接获取需要的分发包:

# ftp -a ftp.freebsd.org    若访问速度过慢,可更换为ftp.cn.freebsd.org
...
ftp> cd pub/FreeBSD/releases/amd64/amd64/9.1-RELEASE/
250 CWD command successful.
ftp> ls
229 Entering Extended Passive Mode (|||63772|)
150 Opening ASCII mode data connection for '/bin/ls'.
total 307588
-rw-r--r--  1 1006  1006       782 Dec  4 10:10 MANIFEST
-rw-r--r--  1 1006  1006  59854248 Dec  4 10:09 base.txz
-rw-r--r--  1 1006  1006   1443284 Dec  4 10:10 doc.txz
-rw-r--r--  1 1006  1006   1117428 Dec  4 10:10 games.txz
-rw-r--r--  1 1006  1006  58045476 Dec  4 10:10 kernel.txz
-rw-r--r--  1 1006  1006   9743636 Dec  4 10:10 lib32.txz
-rw-r--r--  1 1006  1006  87926876 Dec  4 10:10 ports.txz
-rw-r--r--  1 1006  1006  96450488 Dec  4 10:10 src.txz
226 Transfer complete.
ftp> mget base.txz kernel.txz    下载基系统包,其他包可根据需要选择下载
mget base.txz [anpqy?]? a        输入a后回车以全部确认
...

有关各分发包的说明,详见介绍bsdinstall

3.2 系统配置

经过以上操作,当前系统中的/mnt/即为将来U盘系统的根目录。现在仅需做一些必要的配置即可完成安装,而其他额外的配置可以在进入新系统后再做。
1) 创建交换文件:

# dd if=/dev/zero of=/mnt/swap bs=256m count=1
...
# chmod 0600 /mnt/swap

在这里使用交换文件替代传统的交换分区。因为空间有限,与单独的交换分区相比,能够按需调整大小的交换文件会更具弹性;注意交换文件不应小于256MB。
2) 创建/mnt/boot/loader.conf并添加以下内容:

tmpfs_load="YES"    开启内存文件系统

3) 创建/mnt/etc/fstab并添加以下内容:

/dev/ufs/usb        /         ufs        rw    1    1
/dev/msdosfs/USB    /media    msdosfs    rw    0    0
tmpfs               /tmp      tmpfs      rw    0    0

4) 创建/mnt/etc/make.conf并添加以下内容:

WRKDIRPREFIX=/tmp    在内存文件系统中编译Ports;不仅能够显著提升编译速度,更能够避免对U盘不必要的读写
                     但需注意及时make clean以防止空间耗尽

5) 创建/mnt/etc/rc.conf并添加以下内容:

swapfile="/swap"    使用交换文件
powerd_enable="YES"
hostname="FreeBSD"

更多内容可以参考/etc/defaults/rc.conf。
6) 使用命令chroot /mnt/切换根目录后,通过命令tzsetup设置时区,通过命令passwd设置root密码。操作完成后退出并卸除/mnt/上挂载的分区。

3.3 添加引导信息

挂载之前的FAT32分区以编辑GRUB 2配置文件:

# mount_msdosfs /dev/msdosfs/USB /mnt/
# vi /mnt/boot/grub/grub.cfg

在grub.cfg中为U盘系统添加对应的引导菜单:

menuentry "FreeBSD" {        设置所显示的菜单名称
    set root=(hd0,2,a)       指定系统根目录所在分区
    kfreebsd /boot/loader    指定系统加载器
}

4. 安装LiveFS

虽然之前安装的系统已经完全可以实现LiveFS的功能,但在这里仍会添加一个基于mfsBSD的LiveFS,原因在于:

  • 如果U盘本身的系统出现了故障,进入此LiveFS即可进行修复
  • mfsBSD能够被完全读入内存,非常适合大批量本地或远程部署FreeBSD

安装此LiveFS的操作非常简单,首先下载对应版本的mfsBSD映像文件并将其复制到/mnt/iso/,然后在/mnt/boot/grub/grub.cfg中添加对应的引导菜单:

menuentry "LiveFS" {
    loopback loop (hd0,1)/iso/mfsbsd-9.1-RELEASE-amd64.iso    使用loopback功能将ISO文件“模拟”为分区(loop)
    kfreebsd (loop)/boot/kernel/kernel.gz                     由于系统被读入内存,因此启动完成后可直接拔掉U盘
    kfreebsd_module (loop)/mfsroot.gz type=mfs_root
}

mfsBSD登录时root密码为mfsroot,其他相关信息请参见其官方网站
[注] 目前测试发现,9.1版本的iso文件使用此种方式引导某些机器时会报错,此问题修正前可暂时使用9.0版本。

5. 添加LiveCD

完整的系统及各种Ports,已经足以满足FreeBSD的维护需求,但对于其他的操作系统,可能还需要各种LiveCD作为补充。
有别于传统的刻录或dd命令写入方式,这里通过GRUB 2自带的loopback功能,能够非常容易的实现多个LiveCD共存:只要将LiveCD对应的iso文件置于/media/iso/,然后在/media/boot/grub/grub.cfg中添加引导菜单即可;而/media/位于FAT32分区,可以在任何系统下操作。
以下将列出一些常用的LiveCD所对应的引导菜单,未列出的可以在其对应的网站上查询。对于很多采用Syslinux引导的LiveCD,可能需要将其引导菜单手动转换为GRUB 2引导菜单。

5.1 独立式LiveCD

1) GParted(分区操作)

menuentry "GParted" {
    set root=(hd0,1)
    set file="/iso/gparted.iso"    将下载后的iso文件更名为gparted.iso
    loopback loop $file
    linux (loop)/live/vmlinuz boot=live config union=aufs noswap noprompt ip=frommedia toram=filesystem.squashfs findiso=$file
    initrd (loop)/live/initrd.img
}

这里更名文件的目的在于:新版本的LiveCD发布时,只要下载对应的iso文件并覆盖即可完成升级,无需再次修改引导菜单。
2) Clonezilla(磁盘镜像与克隆)

menuentry "Clonezilla" {
    set root=(hd0,1)
    set file="/iso/clonezilla.iso"
    loopback loop $file
    linux (loop)/live/vmlinuz boot=live live-config noswap nolocales edd=on nomodeset ocs_live_run=\"ocs-live-general\" ocs_live_extra_param=\"\" ocs_live_keymap=\"\" ocs_live_batch=\"no\" ocs_lang=\"\" ip=frommedia nosplash toram=filesystem.squashfs findiso=$file
    initrd (loop)/live/initrd.img
}

3) DBAN(数据擦除)

menuentry "DBAN" {
    loopback loop (hd0,1)/iso/dban.iso
    linux (loop)/DBAN.BZI nuke="dwipe"
}

5.2 集成式LiveCD

1) SystemRescueCd(基于Gentoo Linux)

menuentry "SystemRescueCd" {
    set root=(hd0,1)
    set file="/iso/systemrescuecd.iso"
    loopback loop $file
    linux (loop)/isolinux/rescue64 isoloop=$file docache setkmap=us dostartx
    #linux (loop)/isolinux/altker64 isoloop=$file nomodeset
    initrd (loop)/isolinux/initram.igz
}

2) Parted Magic OS(基于Slackware)

 
menuentry "PartedMagicOS" {
    set root=(hd0,1)
    set file="/iso/pmagic.iso"
    loopback loop $file
    linux (loop)/pmagic/bzImage edd=off load_ramdisk=1 prompt_ramdisk=0 rw loglevel=9 max_loop=256 vmalloc=320MiB iso_filename=$file
    initrd (loop)/pmagic/initrd.img
}

6. 维护实例

 

6.1 安装FreeBSD

安装FreeBSD时若无需多系统共存,强烈建议使用GPT而非MBR分区表,因为GPT不仅结构简练,而且没有2T容量的限制。以下为具体步骤:
1) 使用此U盘启动机器,选择FreeBSD菜单后以root登录。
2) 通过获取设备信息一节的方法获取硬盘信息,以下假设目标硬盘为/dev/ada0。
3) 输入gpart destroy -F /dev/ada0清空之前的分区信息,注意如果存在嵌套的子分区表(可通过命令gpart show检查)也应一并删除。
4) 输入gpart create -s GPT /dev/ada0创建新的GPT分区表。
5) 输入gpart add -t freebsd-boot -s 64k ada0添加大小为64KB的引导分区,若需要设置4K对齐可在命令中添加参数-a 4k。
6) 输入gpart bootcode -b /boot/pmbr -p /boot/gptboot -i 1 ada0在引导分区中写入引导记录。
7) 输入gpart add -t freebsd-swap -s 4g -l swap ada0添加大小为4GB(可按需设置)的交换分区,若需要设置4K对齐可在命令中添加参数-a 4k;注意这里通过-l swap给分区添加了标签swap以便于挂载。
8) 输入gpart add -t freebsd-ufs -l sys ada0将剩余空间全部划分给系统,若需要设置4K对齐可在命令中添加参数-a 4k;注意这里通过-l sys给分区添加了标签sys以便于挂载。
9) 输入newfs -j /dev/ada0p3格式化系统分区,其中-j表示开启soft updates journaling;若为固态硬盘还可添加参数-t以开启TRIM。
10) 输入mount /dev/ada0p3 /mnt/将格式化好的系统分区挂载至/mnt/后,依次执行tar -C /mnt/ -xvf /install/base.txz与tar -C /mnt/ -xvf /install/kernel.txz安装基系统;注意/install/下的其他分发包也可根据需要酌情安装。
11) 参考系统配置一节进行必要的系统配置;因为这里已经添加了独立的交换分区,所以无需再配置交换文件,另外注意/mnt/etc/fstab应写为:

/dev/gpt/sys    /       ufs     rw    1    1
dev/gpt/swap    none    swap    sw    0    0
tmpfs           /tmp    tmpfs   rw    0    0

12) 配置完成后,重新启动并从硬盘引导,即可进入安装好的系统。

6.2 安装Linux

绝大多数Linux发行版都会提供ISO格式的LiveCD,同时支持从LiveCD安装系统;也就是说,只要通过添加LiveCD一节的方法引导至LiveCD即可。
例如,使用此U盘安装Gentoo Linux时,对应的GRUB 2引导菜单可写作:

menuentry "Install Gentoo" {
    set root=(hd0,1)
    set file="/iso/gentoo.iso"    将下载后的iso文件更名为gentoo.iso
    loopback loop $file
    linux (loop)/isolinux/gentoo root=/dev/ram0 init=/linuxrc dokeymap looptype=squashfs loop=/image.squashfs cdroot initrd=gentoo.igz isoboot=$file
    initrd (loop)/isolinux/gentoo.igz
}

使用此种方式引导个别Linux发行版所提供的LiveCD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需要执行额外的修正操作。例如,下面的菜单用于引导openSUSEKDE LiveCD:

menuentry "openSUSE KDE LiveCD" {
    set root=(hd0,1)
    set file="/iso/opensuse-kde.iso"    将下载后的iso文件更名为opensuse-kde.iso
    loopback loop $file
    linux (loop)/boot/x86_64/loader/linux kiwidebug=1
    initrd (loop)/boot/x86_64/loader/initrd
}

但此菜单仅能引导至LiveCD的的Debug模式(命令行界面),必须继续手动输入以下命令来引导至图形界面:

# mkdir /livecd/
# mount /dev/sdb1 /mnt/
# mount -o loop /mnt/iso/opensuse-kde.iso /cdrom/
# mount -o loop /mnt/iso/opensuse-kde.iso /livecd/
# exit

6.3 安装Windows

由于GRUB 2并不能直接引导Windows安装所用的iso文件,因此需要使用另外一种方式。这里假设iso文件名为win.iso,目标硬盘为/dev/ada0,以下为具体步骤:
1) 使用独立式LiveCD一节的方法为此U盘添加GParted并引导进入。
2) 使用GParted为/dev/sda(即FreeBSD下的/dev/ada0)创建msdos分区表,然后划分出系统所在分区并格式化为ntfs,最后将其flag设置为boot。
3) 重启并引导进入U盘上的FreeBSD系统,使用Ports安装p7zip与fusefs-ntfs。
4) 挂载之前创建的Windows系统分区并写入Windows安装文件:

# kldload /usr/local/modules/fuse.ko    加载ntfs-3g所需的模块
# ntfs-3g /dev/ada0s1 /mnt/             这里假设之前创建的Windows系统所在分区为/dev/ada0s1
# 7z x win.iso -o{/mnt/}                由于绝大部分Windows安装盘均为UDF格式,因此无法使用tar解压
...

5) 重启并选择Continue菜单从目标硬盘引导后,即可正常安装Windows。
整个过程中需要注意两点:

  • 之所以使用GParted,是因为在FreeBSD中无法格式化NTFS分区(fusefs-ntfs自带的mkntfs命令格式化时会卡在99%)。
  • 一旦引导进入了Windows安装环境,系统分区下除sources文件夹外的所有内容均可删除,而安装完成后sources文件夹也可删除。

6.4 多系统共存

以上分别描述了如何单独安装FreeBSD、Linux与Windows,本节将说明怎样使用此U盘实现多系统共存。
使用传统方式在同一硬盘上安装多系统的难点在于:为了协调各系统启动管理器之间的关系,必须谨慎考虑安装的先后次序。使用此U盘安装则会简单很多:首先以任意顺序单独安装各系统,最后统一调整引导信息;除此之外,在任何时刻均可非常容易的修改甚至替换引导管理器。
以下为具体的安装步骤,最终实现的效果为:一块硬盘包括三个分区,使用FreeBSD自带的MBR启动管理器引导,F1、F2、F3分别对应于FreeBSD、Linux、Windows。
1) 执行安装FreeBSD一节的前3步以初始化目标硬盘,这里假设其为/dev/ada0,容量250GB。
2) 输入gpart create -s MBR /dev/ada0创建新的MBR分区表。
3) 输入gpart add -t freebsd -s 100g ada0添加大小为100GB的freebsd分区以安装FreeBSD,若需要设置4K对齐可在命令中添加参数-a 4k。
4) 输入gpart create -s BSD /dev/ada0s1嵌套BSD分区表后,输入gpart add -t freebsd-ufs ada0s1在其中添加freebsd-ufs分区,若需要设置4K对齐可在命令中添加参数-a 4k。
5) 输入gpart add -t linux-data -s 64g ada0添加大小为64GB的linux-data分区以安装Linux,若需要设置4K对齐可在命令中添加参数-a 4k。
6) 输入gpart add -t ntfs ada0将剩余空间划分为ntfs分区以安装Windows。
7) 使用安装Linux一节的方法在硬盘的第2个分区(即Linux下的/dev/sda2)上安装Linux。
8) 使用独立式LiveCD一节的方法为此U盘添加GParted并引导进入后,将硬盘的第3个分区(即GParted下的/dev/sda3)格式化为ntfs,并将其flag设置为boot。
9) 执行安装Windows一节的后3步以在ntfs分区上安装Windows。
10) 重启并引导进入U盘上的FreeBSD系统后,在硬盘的第1个分区上安装FreeBSD:

# newfs -L sys -j /dev/ada0s1a             格式化分区并添加卷标sys以便于之后挂载
...                                        若为固态硬盘还可添加-t以开启TRIM
# mount /dev/ada0s1a /mnt/
# tar -C /mnt/ -xvf /install/base.txz      解包并写入系统文件
...                                        作为基系统的base.txz与kernel.txz必须安装
# tar -C /mnt/ -xvf /install/kernel.txz    同目录下的其他包则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安装
...

11) 参考系统配置一节进行必要的系统配置;注意为简化分区结构这里并未划分单独的交换分区,所以应按需设置交换文件(普通使用4GB即可),当然也可直接拆出freebsd-swap分区。
12) 安装FreeBSD自带的MBR启动管理器:

# gpart bootcode -b /boot/boot0 ada0     安装boot0引导管理器
bootcode written to ada0
# gpart set -a active -i 1 ada0          激活引导
active set on adaos1
# gpart bootcode -b /boot/boot ada0s1    写入bootstrap
bootcode written to ada0s1
# boot0cfg -t 182 /dev/ada0              设置引导菜单等待时间,注意数字单位为tick(即滴答,18.2滴答约为1秒)

整个过程中需要注意两点:

  • 各系统所在分区及安装顺序随意,只要最后安装启动管理器即可,另外F1、F2、F3键始终依次对应第1、2、3分区。
  • 一般硬盘的每磁道为63个扇区,MBR信息位于编号为0的首个扇区,而gpart会要求分区按照柱面对齐(不跨磁道),因此首个分区至少应跳过MBR所在磁道(第0至62扇区)从第63扇区开始,也就是说添加首个分区时需要在gpart命令中使用-b 63;对于支持4K对齐的硬盘,则应使用-b 504 -a 4k,其中504为4096/512与63的最小公倍数。

6.5 固件更新

对于以iso文件提供的固件更新,也可以使用类似的方式进行,但可能需要MEMDISK辅助(下载Syslinux分发包后将文件memdisk解压至/media/iso/)。
1) 更新Seagate硬盘Firmware(所需文件*.iso可从Seagate Download Finder页面查询并下载)

menuentry "Seagate Firmware" {
    set root=(hd0,1)
    loopback loop (hd0,1)/iso/*.iso
    linux16 /iso/memdisk
    initrd16 (loop)/*.ima;1    *.ima;1位于*.iso根目录中,具体名称可通过tar -tvf *.iso获取
}

2) 更新ThinkPad笔记本BIOS(所需文件*.iso可从ThinkPad网站查询并下载)

menuentry "ThinkPad BIOS" {
    set root=(hd0,1)
    linux16 /iso/memdisk iso    注意这里需添加引导参数iso
    initrd16 /iso/*.iso
}

3) 某些固件的更新可能仅提供了DOS方式,此时可使用FreeDOS

menuentry "FreeDOS" {
    set root=(hd0,1)
    linux16 /iso/memdisk iso     注意提前将固件更新所需的相关文件置于/media/
    initrd16 /iso/freedos.iso    引导成功后需要在安装过程中取消安装才能够进入Live模式执行固件更新
}

扩展信息

FreeBSD的Ports系统

FreeBSD的Ports系统

什么是 Ports 系统

简单的讲,一个 port 就是一个被移植到了 FreeBSD 上的软件。所有这些软件的集合,加上 FreeBSD 处理这些软件的各种工具,就是 Ports 系统。

Ports 系统有什么用

每一个被移植到 FreeBSD 上的软件(就是 Port),都能通过 Ports 系统中的工具方便有序的安装,升级,卸载。而且符合 FreeBSD 系统对应用软件施加的各种规范。免去了你到处寻找软件,自己编译,安装,升级的麻烦。借助这些 ports 维护者的努力,你也不用担心这些软件与系统不兼容导致无法安装升级等等。

怎么安装 Ports 系统

有三种方法来安装 Ports 系统:

1 安装系统时选择安装 Ports 系统

这是最简单的方法,但是也有缺点。因为 Ports 系统总是随时更新的。因此你从安装光盘上安装的 Ports 系统肯定不是最新的了。

2 使用 portsnap 安装/同步 ports 系统

这是推荐的方法。使用portsnap不需要事先安装 ports tree,并且能够在任何时候恢复到已知的最新状态(即使手工对ports tree进行了修改)。

使用 portsnap 分成两个步骤:下载压缩的 portsnap 快照,和更新现有系统。下载或更新 portsnap 快照的方法是 portsnap fetch;首次安装,或希望将 ports tree 恢复到快照的样子,应使用 portsnap extract;之后更新系统中的 ports tree,则可以通过 portsnap update 来完成。对于服务器而言,推荐在 crontab 中增加在每天3点执行 portsnap cron,以减少使用时所需要的下载时间。

首次下载 portsnap 快照时,需要下载一个大约50MB的快照基础文件。在中国大陆,由于网络状况的原因,这可能需要较长时间。可以考虑用 portsnap fetch -s portsnap.cn.freebsd.org 做首次下载;之后的下载,还是推荐使用正常的 portsnap fetch。

可以使用下面步骤完成上述情况

1.首先设置一个比较快的portsnap服务器,如果系统默认的地址你的访问速度也很快,可以不修改

#vi /etc/portsnap.conf设置SERVERNAME=portsnap.cn.freebsd.org ,你可以设置相对你速度快点的服务器的地址

2.执行下面命令

#portsnap fetch extract    这里直接下载ports并且解压这样就完成了下载ports系统以及解压到/usr下面了

3.设置最快的ports镜像

用ports安装软件的时候,如果没有设置相对于你来说最快的ports服务器地址,那就会默认的 ftp://ftp.freebsd.org/pub/FreeBSD/ports/distfiles/,这个地址对于很多地方来说是很慢的。

修改 /etc/make.conf 加入以下代码

MASTER_SITE_OVERRIDE=\
ftp://ftp.freebsdchina.org/pub/FreeBSD/ports/distfiles/${DIST_SUBDIR}\
ftp://ftp.tw.freebsd.org/pub/FreeBSD/ports/distfiles/${DIST_SUBDIR}如果你有最快的地址,可以加到上面去,下载就会块了

3 使用 csup/cvsup 安装/同步 Ports 系统

这种方法已经不再推荐使用。

不管事先你有没有安装 Ports 系统,你都可以使用 csup/cvsup (推荐使用 csup,这是基本系统中自己带的)来安装/同步最新的 Ports 系统。把 /usr/share/examples/cvsup/ports-supfile 拷贝到一个地方(比如 /home/user/tmp/ports-supfile),然后作适当的修改(比如修改要连接的服务器)。最后使用如下命令来安装/同步:

csup -L 2 /home/user/tmp/ports-supfilePorts 树的目录结构

假设你的 ports 树安装在默认位置 /usr/ports。

文件:

/usr/ports/CHANGES # ports 开发者、维护者等的记录文档。
/usr/ports/COPYRIGHT # ports 树的版权。
/usr/ports/GIDs # 一些 port 可能用到的组名称。
/usr/ports/INDEX-xxx # 每个 port 的摘要
/usr/ports/KNOBS # 编译 port 时需要的一些环境变量与解释。
/usr/ports/LEGAL # 某些 port 的协议限制。
/usr/ports/MOVED # 被移动/删除了的 port 列表。
/usr/ports/Makefile # ports 树总的 BSD Makefile。
/usr/ports/README
/usr/ports/UIDs # 一些 port 可能用到的用户名称。
/usr/ports/UPDATING # ports 树的更新记录以及建议。目录:

/usr/ports/Mk # 编译 port 需要的 Makefile 集合。
/usr/ports/Templates # 一些模板。
/usr/ports/Tools # 一些工具。
/var/db/ports # 包含所有进行过配置的可定制 port 的可选变量。每一个 port 占用一个目录。
/var/db/pkg # 包含所有已经安装的 port 的记录。用 pkg_add 安装的预编译好的包也会在此留下记录。除开以上文件和目录,其他所有的目录都是 ports。一个 port 的目录结构:

/usr/ports/分类/名称比如 firefox 被分类在 www。因此 firefox 在 ports 树中的位置就是:

/usr/ports/www/firefox使用 Ports 系统

1 查询

比如,你想知道 ports 中是否有 pidgin 这个软件,那么可以这样:

$cd /usr/ports
$make search key=pidgin同样也可以使用

$cd /usr/ports
$make search name=pidgin用上面两种方法查询时,显示的信息比较详细,包括维护者、依赖包、主页等内容。如果只想显示所在的路径和软件名称,则可以用

$cd /usr/ports
$make quicksearch name=php这样可以使显示的结果更清晰。

/usr/ports/README 中还有更多的例子可以参考。

2 安装

非常简单。比如你要安装 firefox,那么作为超级用户 root:

#cd /usr/ports/www/firefox
#make install clean3 卸载

要卸载 firefox 的话:

#cd /usr/ports/www/firefox
#make deinstall clean4 升级

要升级 firefox:

#cd /usr/ports/www/firefox
#make deinstall reinstall clean5 定制 port

有时候,你会发现安装某个 port 的时候会有奇怪的事情发生。比如 editors/vim,安装的时候竟然会自动安装 glib1 和 gtk1,而明明自己的系统上已经有了 glib2 和 gtk2。

这是因为有些 port 有很多不是默认的编译选项。这个时候你需要设定一些环境变量让 port 知道该怎么做。对于 editors/vim,你需要设定 WITH_GTK2 来让 vim 依赖 gtk2 而不是 gtk1。

你可以在 csh 下:

setenv WITH_GTK2或者在 bash 下:

export WITH_GTK2=yes也可以把这个选项写到 /etc/make.conf 里面:

WITH_GTK2=yes或者你也可以指定在更新/安装某个 port 的时候使用特定的环境变量。添加如下代码(注:csh 的语法,不是 sh/bash)到 /etc/make.conf 里面:

.if ${.CURDIR:M*/ports/editors/vim}
WITH_GTK2=yes
.endif这样下次升级 editors/vim 的时候就会自动依赖到 gtk2 而不是 gtk1 了。

类似的例子还包括 WITH_GECKO 环境变量。请阅读 ports/Mk/bsd.gecko.mk 来获得详细资料。

定制 Ports 系统

1 设定 Ports 树的位置

当你把 Ports 树放在非默认位置(/usr/ports)的时候,就需要修改一些环境变量让 Ports 中的工具知道你的修改。这个变量就是 PORTSDIR。 比如,你把 Ports 树放在了 /opt/ports,那么 在 sh/bash 中,执行如下命令:

export PORTSDIR=/opt/ports在 csh 中,你需要执行如下命令:

setenv PORTSDIR /opt/ports妥贴的办法是把这个环境变量放到超级用户 root 的 dot.cshrc 文件(/root/.cshrc)里面。又或者你想让普通用户也能用到这个环境变量,可以考虑放到 /etc/profile 或者 /etc/csh.cshrc 里面。

注意!如果你使用 portsnap 命令来同步 Ports 树,而你的 Ports 树不在默认位置,请在 /etc/portsnap.conf 中也设定你的 Ports 树的位置。

注意!如果你使用 csup/cvsup 同步 Ports 树,而你的 Ports 树不在默认位置,请在你的 ports-supfile 中也设定你的 Ports 树的位置。

2 设定 dist 文件的位置

所谓 dist 文件,就是 port 的源码。一般情况下,这些源码都是用 tar 打包然后用 bzip2 压缩的。默认的位置是在 $PORTSDIR/distfiles。 但是,你也可以把这些 dist 文件放到另外的地方。需要设定的环境变量就是 DISTDIR。你可以根据上面的例子来设定这个环境变量。

3 设定工作目录

如果没有设定工作目录,ports 系统默认在 port 的目录进行编译。比如你的 firefox 在 /usr/ports/www/firefox,那么默认将在 /usr/ports/www/firefox/work 下编译 firefox。这样有一个缺点,如果你的 /usr 目录不是很大的话,在编译某些大软件的时候,比如 gnome,kde 桌面系统时,你的 /usr 空间可能会不足。

解决的办法之一就是设定环境变量 WRKDIRPREFIX,比如

export WRKDIRPREFIX=/opt/obj/portbld这个时候 ports 系统就会到 /opt/obj/portbld/usr/ports/www/firefox/work 下编译 firefox。

Ports 管理工具

1 系统自带的工具

同步 ports

portsnap 是同步 ports 用的,前文已经作了介绍。

详细用法参照这里[URL:http://www.freebsd.org/doc/zh_CN.GB2312/books/handbook/ports-using.html](搜索“Portsnap 方式”)

为了方便,我在 csh 的配置文件里写入了如下 alias :

alias update-ports ‘portsnap fetch update’大家不妨参考一下。

维护 ports

pkg_add

pkg_create

pkg_delete

pkg_info

pkg_updating

pkg_version

注:

1.具体的用法请参考手册中的4.4、4.5节[URL:http://www.freebsd.org/doc/zh_CN.GB2312/books/handbook/ports.html]。

2.严格来说,pkg_add,pkg_updating并不是用于 ports 的工具,它们只能用于 package 。这里只是为了让大家全面了解,哪些是官方的东西。

2 推荐的第三方工具

主要工具

portupgrade

portupgrade是一个强大全面的工具,但是依赖于ruby。

个人没有用过,所以不多作评论,大家可以试一下。

portmaster

portmaster是一套仅使用系统软件,而不依赖其他ports的工具。

因为它没有依赖,很“纯”,功能也够用,所以个人比较推崇这个。

我在csh的配置文件里写了关于portmaster的如下alias:

alias update-apps ‘portmaster -a –force-config’
alias show-dep ‘portmaster –show-work ./ | sort’前者用来更新所有ports,并强制make config。

后者用来显示该软件的依赖,按已装和未装排序,需要事先进入那个软件的目录才能执行。

辅助工具

pkg_rmleaves

这个工具可以用来删除用不着的软件,其作用相当于Gentoo的emerge –depclean,或者Debian的orphaner(deborphan这个包)

它首先列出所有不被其他软件所依赖的“叶子节点”,或者说“孤立的软件包”(这意味着删除它们不会影响依赖关系)。

然后你可以手动指定哪些软件是你不需要的,

选中执行[OK]后,它会进一步筛选“叶子节点”。

如此递归之后,它可以保证该软件及其(不被其他软件依赖的)依赖被彻底清除。

pkg_cleanup

这个工具的作用和pkg_rmleaves完全一样,其工作原理也一致,不用担心两者冲突或者哪个剔除起来更彻底。

唯一的区别在于,这个软件能充分利用你的显示屏,另外能在上方显示出每个软件的描述,

比如上图中,光标停在了amarok这一行,它的上面就显示出amarok的介绍:“Media Player for KDE4”。

但是它存在一个“bug”,启动的时候光标虽然在第一行,但它不会显示描述,除非你上下移动光标。

这个小问题在man手册中有提及。总得来说它还是瑕不掩瑜。

pkg_cutleaves

这个工具也是用来清理孤立软件包的,它没有图形界面,

但是它支持配置文件,可以预先设定你需要保留的软件包,以后就直接cut,不必每次都做选择。

pkg_search

可能有的同学要问,怎样才能快速找到某个ports的位置呢,locate?find?

这个时候,我要向你推荐pkg_search。

pkg_search <name>可以让你快速找到该软件包的版本和描述,而加上参数-r,就可以知道它的位置。

pkgsearch

这个工具的作用和上述相同,但是它需要建立一个数据库,而且每次更新ports之后也要更新数据库。

看起来它的工作方式接近于Gentoo的eix。

portconf

它是用来设置全局的编译标记的,类似于Gentoo中设置的USE标记。 (详细内容待撰,哪位对它比较熟悉的帮个忙吧)

Ports 开发工具

portlint

当你写了一个新的 port 之后,可以使用 portlint 来检查自己的 port 是否符合 FreeBSD ports 的规范。

相关链接

中文 FAQ [URL:http://cnsnap.cn.freebsd.org/doc/zh_CN.GB2312/books/faq/applications.html]

中文手册 [URL:http://cnsnap.cn.freebsd.org/doc/zh_CN.GB2312/books/handbook/ports.html]

中文 Porter 手册 [URL:http://cnsnap.cn.freebsd.org/doc/zh_CN.GB2312/books/porters-handbook/]

FreshPorts 查看所有 ports 更新的站点 [URL:http://www.freshports.org/]

原文链接:http://wiki.freebsdchina.org/faq/ports

Freebsd中监视系统性能状态的工具:systat

systat基本上是FreeBSD中最功能最多的系统监视命令,显示CPU、I/O、内存、虚拟内存、mbufs、磁盘IO、网络状态等信息等。
命令:
systat [-display] [refresh-interval]
其中 display 为我们所要显示的信息项目,我们也可以在进入 systat 后通过输入“:display”变更显示项目,refresh-interval 参数是需要多长时间采样一次系统数据输出到屏幕,单位是秒。
实例:# systat -vmstat 1
命令解释:显示CPU、I/O、内存、虚拟内存、mbufs、磁盘IO、网络状态等信息。信息采样刷新时间为1秒。
实例截图:

systat使用实例

以下为可用的 display 参数:
pigs 显示目前系统中使用 CPU 最多的行程名称。如果所有行程的 CPU 使用量未满 100%,则多出来的部份显示为 IDLE。
icmp 统计目前 ICMP 封包的进出情形。
icmp6 显示 IPv6 的 ICMP 封包进出情形。
ip 显示 IP 层的封包统计及 UDP 封包信息。
ip6 和 IP 一样,但只显示 IPv6 的封包。
tcp 显示 TCP 的封包统计。
iostat 显示 I/O 状况统计,并分类为各种模式显示。
swap 显示目前各个储存空间上的虚拟内存的使用情形。
mbufs 显示 mbufs 被使用的状态。
vmstat 这是我们最常用的显示模式,它显示了最多的信息,包含 I/O、虚拟内存、mbufs、网络等信息。
netstat 显示网络的使用情形。
ifstat 显示各个网络适配卡的使用情形。

原文链接:http://www.lvtao.cn/computer-internet/freebsd/freebsd-systat-command.html

FreeBSD中的top命令详解

FreeBSD中的top命令详解

top监控工具可以显示CPU占用率为前几位的进程,并提供CPU的实时活动情况。

语法:top [-s time] [-d count] [-q] [-h] [-n number] [-f filename] [-o field][-U usename]
-S 将系统进程信息也显示到屏幕上,默认情况下,top不显示系统进程的信息
-b 使用”batch”方式运行top。在此种方式下,所有来自终端的输入都将被忽略,但交互键(比如C and )
依然起使用。这是运行top输出到哑终端或输到非终端的默认运行方式
-i 使用交互运行top程序,在此种方式下,命令会被进程立即被处理。不管命令是不是能被top所理解执行,
屏幕都将立即更新。这是top的默认运行方式。
-I 不显示空闲进程,在默认情况下,top连同空闲进程的信息一同输出。
-t 不显示top进程自己
-n 不以交互方式使用top命令,作用同”batch”方式。
-s time 设置屏幕刷新的延时,单位为秒,默认值5秒
-d count 设置屏幕刷新的次数,刷新显示完count次后退出
-q 如果经过nice授权,使用-q可以使top运行的更快一些,这样,在系统反应缓慢的时候,可以会更快的找到存在的问题。
此选项在FreeBSD下只有root可以使用
-n number 设置每一屏幕显示的进程数目,number值超过进程最大数目,则设置无效
-u 用显示User ID代替username,提高命令运行速度
-v 显示程序版本号后,立即退出。如果要在top运行时查看版本号,输入”?”
-o 以指定的字段排序显示进行信息。字段名必须为输入在屏幕的可见列的名字,而且必须是小写。
比如”cpu”、”size”、”res”与”time”,但不同的操作系统间有许多的不同。注意不是每个UNIX操
作系统都支持此选项。

-U 只显示属于后面所跟用户名的进程的信息
屏幕控制命令
交换方式下,可以使用以下命令控制top
^L – 刷新屏幕
q – 退出
h or ? – 显示帮助
d – 修改刷新显示的次数
e – 显示最近”kill”或”renice”命令所产生的错误
i – 显示/不显示处于空闲的进程
I – 作用同 ‘i’
k – kill 进程; 发送一个信号到某个进程列表
n or # – 修改显示进程的数目
o – 以特定的字段排序 (pri, size, res, cpu, time)
r – renice 一个进程
s – 修改输入的更新时间
u – 只显示属于某个用户的进程 (+ selects all users)
顺序显示下面三个常规的信息

一. 系统信息:

last pid: 22228; load averages: 0.25, 0.97, 1.56 up 44+03:25:56 21:39:36
274 processes: 3 running, 259 sleeping, 12 zombie
CPU states: 2.9% user, 0.0% nice, 4.2% system, 0.4% interrupt, 92.5% idle
Mem: 483M Active, 120M Inact, 222M Wired, 25M Cache, 112M Buf, 153M Free
Swap: 2048M Total, 143M Used, 1905M Free, 6% Inuse

首部的几行显示系统的几个信息,其中包括:
+ Load averages:1分钟、5分钟和15分钟内运行的负载平均数
+ system:系统名和当前日期.
一般来说只要每个CPU的当前活动进程数不大于 3那么系统的性能就是良好的,如果每个CPU的任务数大于5,
那么就表示这台机器的性能有严重问题
+ 最近一次更新时存在的进程总数,并分别列出run(运行)、sleep(睡眠)、idle(停止)和zomb(‘僵尸’)状态的进程数
+ CPU state:用户占用时间的百分比、系统占用CPU时间的百分比、被nice命令改变优先级的任务占用的CPU时间百分比、以及CPU空闲时间的百分比。
(被nice命令改变优先级的任务仅指那些nice值为负的任务)。花费在被nice命令改变优先级的任务上的时间也将被计算在系统和用户时间内,因此
整个时间加起来可能会超过百分之百

二.内存信息
Memory: 610008K (24424K) real, 995344K (30304K) virtual, 12588K free Page# 1/4
Memory:关于内存使用情况的统计,包括实际(real)内存的活动值/总值,虚拟(virtual)内存的使用值/总值,剩余的内存。

DESCRIPTION OF MEMORY
Mem: 9220K Active, 1032K Inact, 3284K Wired, 1MB Cache, 2M Buf, 1320K
Free Swap: 91M Total, 79M Free, 13% Inuse, 80K In, 104 K Out

K: Kilobyte(K)

M: Megabyte(兆)

%: 1/100(百分比)

Active:
活动页的数目

Inact: 非活动页的数目

Wired: 已经被写入页的数目, 包括缓存文件数据页码

Cache: 被用于 VM-level 磁盘缓冲的页的数目

Buf: 被用于 BIO-level 磁盘缓冲的页的数目

Free: 空闲页

Total: 总的可使用交换区

Free: 总共空闲的交换区

Inuse: 交换区的使用情况

In: pages paged in from swap devices (最近的时间间隔)

Out: pages paged out to swap devices (最近的时间间隔)

三.进程信息
CPU PID USERNAME PRI NI SIZE RES STATE TIME %WCPU %CPU COMMAND
1 33 root 152 20 0K 0K run 153:43 1.18 1.18 vxfsd
0 1751 root 154 20 2500K 868K sleep 2084:19 0.52 0.52 ARMServer
0 1730 root 154 20 4500K 332K sleep 1664:55 0.44 0.44 acactmgr
列出系统里每一个处理器的信息,当信息在一个屏幕内无法显示时,会被分成多个屏幕显示,可以前面提到l,k和t命令查看
(1)CPU:处理器号(仅当多处理器系统时列出)
(2)PID:进程号
(3)USERNAME:用户名
(4)PRI:任务的优先级
(5)NICE:任务的nice值,一个具有较低值的进程在系统上将具有优先权。可以通过改变nice值提高某些进程速度,但是这实际上是一种交易,因为那些nice值被升高的进程此时将运行得很慢。
(6)SIZE:任务的代码加上数据再加上栈空间的大小。
(7)RES:任务使用的物理内存的总数量。
(8)STATE:任务的状态
(9)TIME:自任务开始时使用的总CPU时间,单位为秒,如153:43,对应是153秒43毫秒
(10)%WCPU:进程的CPU利用率权重百分比
(11)%CPU:进程的原始的CPU利用率百分比,自上一次屏幕刷新以来任务占用CPU 时间的份额
(12)COMMAND:启动进程的命令名。如果名字太长而不能在一行显示时,它将被截短

top -d time 这是设置两次刷新之间的时间间隔的吧 作用与交互命令s相同
top -n times 这是设置刷新多少次以后退出的times表示次数

原文链接:http://www.majormoves.net/post/224/

FreeBSD初学者常用命令笔记

FreeBSD初学者常用命令笔记

一 系统登录与退出

1 系统登录

系统在执行完引导和启动脚本后,FreeBSD将读取/etc/ttys文件,按照配置启动多个虚拟控制台,在控制台上启动登录进程login,以接受用户登录。

FreeBSD虚拟控制台默认配置为8个,使用者可以使用Alt-F1-Alt-F8等功能键在不同的控制台之间进行切换。

当控制台出现login提示后,可以使用root用户和安装时设置的root口令登录系统。

例:
FreeBSD/i386 (lhy.gl.com) (ttyv0)
login: root
Password:

2 退出

当工作完成后,可以使用logout命令退出当前会话。
使用exit,或使用Ctrl-D(^D)都能结束当前会话,退出登录过程。

例:
# logout
也可以用:
# exit

3 关闭系统

关机需要以root身份登录进入系统之后,使用shutdown命令来进行关闭系统。
-h 参数,表示halt,停机操作。

例:
# shutdown -h now
Now参数表示立即执行shutdown命令。

也可以用halt命令立即执行停机操作。
# halt
-r 参数,表示reboot,重新启动系统。

例:
# shutdown -r +5 “Please logout”
表示五分种后重启系统,并向正登录的用户发送广播信息。

也可以用reboot命令立即重新启动系统。
# reboot
-p 参数,表示关闭计算机。

例:
# shutdown -p now
表示立即关闭计算机。

二 用户管理

1 增加用户

例:
# adduser

2 修改用户口令

# passwd

3 从普通用户升级为超级用户

例:
$ su
Password:
#
正确输入root的口令后,就成为了超级用户,系统提示符也从标准的“$”变为root专用的“#”提示。
在FreeBSD上要使用su命令成为root用户,不但要知道root的口令,还需要经过特别设置,否则就不能成功的使用这个命令,能使用su命令的用户必须属于wheel组。

三 文件复制、删除和移动

1 文件复制命令(cp)

例:
# cp rc.conf rc.conf.old
# cp –r /usr/xu/ /usr/liu/
将/usr/xu目录中的所有文件及其子目录拷贝到目录/usr/liu中。

2 文件移动命令(mv)

例:
# mv index.php index1.php
表示将index.php重命名为index1.php。
# mv phpMyAdmin phpMyAdmin1
表示将phpMyAdmin目录重命名为phpMyAdmin1。

3 文件删除命令(rm)

例:
# rm index.php
表示删除index.php文件。
# rm –r phpMyAdmin
表示将phpMyAdmin目录及其子目录全部删除。

四 目录的创建及删除命令

1 目录创建命令(mkdir)

例:
# mkdir /ftproot

2 目录删除命令(rmdir)

例:
# rmdir phpMyAdmin
表示删除空目录。
# rmdir –p phpMyAdmin
表示将phpMyAdmin目录及其子目录全部删除。

3 改变工作目录

例:
# cd ..
回到上一级目录。
# cd /
回到根目录。
# cd ~/
回到当前用户根。

4 显示当前工作目录的绝对路径

# pwd

5 列出目录的内容(ls)

-a 参数,显示指定目录下所有子目录与文件,包括隐藏文件。
-F 参数,在目录名后面标记“/”,可执行文件后面标记“*”,符号链接后面标记“@”,管道(或FIFO)后面标记“|”,socket文件后面标记“=”。
-l 参数,以长格式来显示文件的详细信息。

例:
# ls -laF
# ls |more
列目录,使用管道和more命令分屏显示过多的内容。

五 备份与压缩命令

tar命令
x 参数,从档案文件中释放文件。
z 参数,用gzip来压缩/解压文件。
v 参数,显示文件的归档进度。
f 参数,使用档案文件或设备,这个选项通常是必选的。

例:
# tar xzvf NVIDIA-FreeBSD-x86-100.14.11.tar.gz

六 常用网络命令

1 配置网络

# ifconfig re0 inet 192.168.0.1 netmask 255.255.255.0 up
其中re0表示第一个以太网接口,inet表示这块网卡有一个Internet(inet)地址,设置本网络地址为192.168.0.1,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up表示这块网卡已经配置完成准备工作。
也可以使用以下的命令进行配置。
# ifconfig re0 192.168.0.1
# ifconfig
显示当前网络的配置信息。

2 测试以太网卡

# ping 192.168.0.1
七 进程管理

例:
$ ps
表示查看进程及其状态。
$ ps waux
输出系统中所有的进程。
$ kill 829
终止进程标识号PID为829的进程。

八 查看命令的详细说明

# man ls
查看ls命令的详细说明。

九 文本编辑器

FreeBSD 的很多配置都可以通过编辑文本文件来完成,最容易学的而又简单的编辑器是ee编辑器。

例:
# ee /etc/rc.conf
表示编辑/etc/rc.conf文件。在ee的控制内,编辑器所有功能的操作方法都显示在最上方。 这个^ 字符代表 键盘上的Ctrl 键, 所以^e 就是 Ctrl+e组合键。假如想离开ee, 按Esc键,就可选择离开编辑器。当您修改了内容的时候,编辑器会提示您保存。

原文链接:http://luhuayan.blog.51cto.com/261482/53840

FreeBSD软件安装卸载工具–Ports和Packages详解

FreeBSD软件安装卸载工具

Ports和Packages详解

摘抄并简体化此文,与初学同仁共享。
==================================
FNP:FAQ – Ports and Packages v 1.5
2004.08.20 Table of Contents
1、如何只抓取 tarball?
2、如何仅做到解开 tarball的步骤?
3、如何仅做到解开 tarball 并补上官方提供的 patch?
4、如何安装一个新的 port?
5、如何安装一个新的 port,并将打包(package)起来?
6、如何打包一个 port,并将其所有相依的 ports 也打包起来?
7、如何对一个已经安装的 port 打包?
8、如何清理 ports 编辑期间所产生的暂存资料?
9、如何清理 ports 编辑期间所产生的暂存资料,以及其相对应的 tarball?
10、如何在安装 ports 前查询所需依赖/相关的套件?
11、如何移除已安装的 ports?
12、如何一并移除所相依的 ports?
13、如何重新安装已安装过的 ports?
14、如何以关键字搜寻 ports?
15、如何升级已安装的 ports?
16、如何查询目前系统安装了哪些套件?
17、如何查询目前系统有没有安装这个关键字的套件?
18、如何查询某个档案是属於哪些套件?
19、如何查询某个套件安装了哪些档案?
20、如何安装旧版的 ports?
21、如何更新 ports Mk?
22、如何解决安装 ports 时出现 sed -i 的错误?
23、如何列出所有可以升级的 ports?
24、如何得知 ports system 对某个 ports 所提供的编译叁数?
25、如何手动加入编译 ports 的叁数?
26、如何指定 ports 的安装路径?
27、安装 ports 出现 FORCE_PKG_REGISTER 的错误讯息
28、安装 ports 出现 Shared object libintl.so.X not found 的错误讯息
29、如何安装 packages?
30、如何强制安装 packages?
31、如何查询 packages 与其他 packages 之间的相依性?
32、如何远端安装 packages?
33、如何更新 INDEX 对照表?
34、如何更新 INDEX HTML?
35、如何针对某些 ports 不做 CVSup?
36、如何使用 CVSup 同步 ports collections?
37、安装 ports 出现 port is outdated 的错误讯息
39、安装 ports 出现 OpenSSL vulnerabilities 的错误讯息
40、如何在 FreeBSD 上模拟 Linux 的环境?
41、如何在 FreeBSD 上安装 Linux rpm?
42、安装 ports 时,原本应该出现的清单选项不见了
43、如何检查是否有安装重覆的 ports/packages? `make deinstall’ 与 `pkg_delete’ 有什麽不同?
44、安装 ports 出现 local modification time does not match remote 的错误讯息

1、如何只抓取 tarball?

如果只希望抓取 tarball 下来的话,仅需下 make fetch 即可。
如果是要抓取单一的 port,以 editors/joe 为例的话,则:

cd /usr/ports/editors/joe/
make fetch

预设会将 joe 的 tarball 下载至 /usr/ports/distfiles/ 目录下。
如果是希望抓取安装此 ports 所有须要的其他 ports 的 tarball,以systuils/portupgrade 为例的话,则:

cd /usr/ports/systuils/portupgrade/
make fetch-recursive

预设会将此 ports 的 tarball 与所有须要的其他 ports 的 tarball,下载至 /usr/ports/distfiles/ 目录下。
如果是希望抓取全部所有 ports 的 tarball ,则:

cd /usr/ports/
make fetch

则会所将全部所有 ports 的 tarball 下载至 /usr/ports/distfiles/ 目录下。
如果是希望抓取全部 ftp 下所有 ports 的 tarball ,则:

cd /usr/ports/ftp/
make fetch

则会所将全部 ftp 下所有 ports 的 tarball 下载至 /usr/ports/distfiles/目录下。

2、如何仅做到解开 tarball的步骤?

有时候习惯自己 patch/修正 原始码的时候,很常用到这个功能。以 editors/joe 为例的话,则:

cd /usr/ports/editors/joe/
make extract

会将 tarball解开至 /usr/ports/editors/joe/work/ 目录下。

3、如何仅做到解开 tarball 并补上官方提供的 patch?

此方法与 2 有一些类似,不同於是先补上官方提供的 patch ,再行 patch 自己的修正。以 editors/joe 为例的话,则:

cd /usr/ports/editors/joe/
make patch

会将 tarball解开至 /usr/ports/editors/joe/work/ 目录下,并已经 patch 上官方提供的 patch。

4、如何安装一个新的 port?

如果系统上未安装此软体,则可以选择安装一个新的 port。以 editors/joe 为例的话,则:

cd /usr/ports/editors/joe/
make install

如此会在系统上安装一个新的 joe 软体。如果需要在安装完成後,一并清除编辑时期所留下来的暂存目录,则可叁考 FAQ 8 的方法,一起使用,如:

cd /usr/ports/editors/joe/
make clean

如果想要一次清掉所有 ports 产生的暂存资料,则只要回到 ports 的根目录执行即可:

cd /usr/ports/
make clean

5、如何安装一个新的 port,并将打包(package)起来?

将安装完成的软体打包起来,有许多便利性:包括在丛集系统中,可供其它机器使用,或将未来此软体出问题可重新利用此 package 重新快速安装。
以 editors/joe 为例的话,则:

cd /usr/ports/editors/joe/
make package

如此会在系统上安装一个新的 joe 软体,并将此软体打包(package)起来。

package 预设会在 /usr/ports/editors/joe/ 目录下,如果希望集中管理的话,建议做如下的步骤:

mkdir -p /usr/ports/packages/All/

以後打包的 packages 都会存放在此目录下,并且系统会自动做分类,以方便管理。如果需要在安装完成後,一并清除编辑 时期所留下来的暂存目录,则可叁考 FAQ 8 的方法,一起使用,如:

cd /usr/ports/editors/joe/
make package clean

6、如何打包一个 port,并将其所有相依的 ports 也打包起来?

因为 FAQ 5 只有对最终的 port 才进行打包,中间依赖的 ports 并没有一起打包,这会出现一个常遇到 的问题,就是如果编辑一个 port 需要依赖其它的ports,那麽必须将其它 ports 也一起打包,否则安装 packages 会有相 依赖其它 ports 的 packages 的问题。
以 sysutils/portupgrade 为例的话,则:

cd /usr/ports/sysutils/portupgrade/
make DEPENDS_TARGET=package package

如此会在对所有 portupgrade 所相依赖的 ports 一并打包,也包括自己本身。

7、如何对一个已经安装的 port 打包?

如果安装好一个套软,事前并未打包,事後想打包的话,则:
以 editors/joe 为例的话

cd /var/db/pkg/
pkg_create -b joe-{版本号}

会将已安装的 port 打包起来,放在 /var/db/pkg/ 目录下。

8、如何清理 ports 编辑期间所产生的暂存资料?

在编辑 port 的时候,会有编辑期间所需要的工作目录(work),因此通常安装好一个套件後,会清除此暂存目录,以节省系 统磁碟空间。
以 editors/joe 为例的话,则:

cd /usr/ports/editors/joe/
make clean

如果是希望清除所有 ports 的暂存目录,则:

cd /usr/ports/
make clean

如果是希望清除全部 ftp 下所有的暂存目录,则:

cd /usr/ports/ftp/
make clean

9、如何清理 ports 编辑期间所产生的暂存资料,以及其相对应的 tarball?

在 FAQ 8 中,仅只是清除编辑期间所需要的工作目录(work),并没有将编译ports 时一并下载的 tarball 删除(相对应之 tarball 预设会存放在 /usr/ports/distfiles/),如果欲把 tarball 一并删除,以 editors/joe 为例的话,则:

cd /usr/ports/editors/joe/
make distclean

make distclean 的步骤包含了 make clean 的功能,也就是说除了会删除
tarball 外,还会一并M除编辑期间所需要的工作目录。

如果是希望清除所有 ports 的暂存目录,及 tarball ,则:

cd /usr/ports/
make distclean

如果是希望清除全部 ftp 下所有的暂存目录,及 tarball,则:

cd /usr/ports/ftp/
make distclean

10、如何在安装 ports 前查询所需依赖/相关的套件?

在安装 ports 前,可以查询所需依赖/相关的套件。
以 mail/p5-Mail-SpamAssassin 为例的话,则:

cd /usr/ports/mail/p5-Mail-SpamAssassin/
make all-depends-list #显示所有相关的套件
make pretty-print-build-depends-list #显示编译期间所需要的套件
make pretty-print-run-depends-list #显示此套件要执行时所需要的套件

11、如何移除已安装的 ports?

以 editors/joe 为例的话,则:

cd /usr/ports/editors/joe/
make deinstall

或是使用 pkg_delete

cd /var/db/pkg/
pkg_delete joe-{version}

有时候套件之间的相依性会导致无法直接移除,如果要强制移除的话,则:

cd /var/db/pkg/
pkg_delete -f joe-{version}

但很有可能会导致其它的套件执行起来出现问题。
至於二者的差别,请叁考FAQ 43

12、如何一并移除所相依的 ports?

以 sysutils/portupgrade 为例的话,则:

cd /usr/ports/sysutils/portupgrade/
make deinstall-depends

执行此步骤前,请注意是否会移除应该保护的套件。建议先叁考 FAQ 10 的方法来检查。
或是使用 pkg_delete

cd /var/db/pkg/
pkg_delete -r portupgrade-{version}

至於二者的差别,请叁考FAQ 43

13、如何重新安装已安装过的 ports?

重新安装的前提是,之前有安装过或目前已安装。以 editors/joe 为例的话,则:

cd /usr/ports/editors/joe/
make deinstall
make clean
make install 或 make reinstall

14、如何以关键字搜寻 ports?

如果要从全部的 ports collection 中找寻与关键字 “ldap” 有关的 ports,则:

cd /usr/ports/
make search key=ldap

如果只要从与 ftp 相关的 ports 下找寻与关键字 “ldap” 有关的 ports,则:

cd /usr/ports/ftp/
make search key=ldap

还有另一个用法,方法只是将 key 换成 name 。如果已经知道要搜寻 ports 的名称,或只想找名称相关的关键字 “ldap”, 则:

cd /usr/ports/
make search name=ldap

如果只要从 ftp 相关的 ports 下找寻名称与关键字 “ldap” 有关的 ports,则:

cd /usr/ports/ftp/
make search name=ldap

15、如何升级已安装的 ports?

如果已经安装好套件,事後欲升级的话,必须先移除旧版本的 port,移除的方法请叁考FAQ 11、FAQ 12及FAQ 13;之後再安装 port,安装的方法请叁考FAQ 4或FAQ 5。

以 editors/joe 为例,且以 FAQ 11 及 FAQ 4 的方法,则:

cd /var/db/pkg/
pkg_delete joe-{version}
cd /usr/ports/editors/joe/
make install

或是

cd /usr/ports/editors/joe/
make clean
make reinstall

16、如何查询目前系统安装了哪些套件?

查询目前系统已安装的全部套件:

pkg_info

17、如何查询目前系统有没有安装这个关键字的套件?

此方法类似 FAQ 16 :

pkg_info | grep

18、如何查询某个档案是属於哪些套件?

如果想查询 /usr/local/bin/joe 是属於哪个套件的话,则:

pkg_info -W /usr/local/bin/joe

如果没有回传任何资讯的话,代表着这个档案是由 FreeBSD 内建的。

19、如何查询某个套件安装了哪些档案?

如果想查询目前系统所安装的 joe 包含了哪些档案,则:

pkg_info -L /var/db/pkg/joe-{version}

20、如何安装旧版的 ports?

有时候会因为相依性,或是新版有问题,而会想装旧版本的套件。
这里的方法是利用 CVS 的好处,回归到以前旧版本存在的日子,以安装旧版本的套件。首先,若我们要回复到某一个套件的版本时,需要去查询 FreeBSD ports CVS repository。最常见的就是 Freshports 网站、 FreeBSD 的 Mailing FreeBSD cvs 或是 FreeBSD ports cvsweb。

查到该套件版本所依存的日子後,就修改 CVS tag。一般预设 ports 的 CVS tag 会写在 /usr/share/examples/cvsup/ports-supfile ,如要回朔到2002/10/05 号的话,则:

vi /usr/share/examples/cvsup/ports-supfile
******************************************
default date=2002.10.05.00.00.00 #将 date 改成当日

然後按照一般 CVSup 的时候一样,执行 CVSup (make update),此时的 ports collections 就会回到当时的情形,那麽该套件 旧版本也会出现在 ports collections 中,只要安装即可。

如果仅是想把某部份的 ports 回朔,则必须加上额外的资讯,如仅希望把lang/perl5.8 回朔,而得知此属於 lang 中的一支,则:

vi /usr/share/examples/cvsup/ports-supfile
******************************************
#ports-all #将 ports-all 标示起来
ports-lang #加入这行

最後,执行 CVSup,并安装即可。目前若希望单独回朔单一的 ports,则比较麻烦。

21、如何更新 ports Mk?

Mk (/usr/ports/Mk/) 是编译 ports 时所叁考的设定,有时若发生 ports collections 太新,而导致 Mk 的内容不符,此时 就是应该更新 Mk 的时候了。

cd /usr/src/
make update
cd /usr/src/share/mk
make install

22、如何解决安装 ports 时出现 sed -i 的错误?

因为 BSD style 的 sed ,也就是 BSD 本身自有的 sed ,与一些 ports 编译期间所执行的 sed 不一致,所以会导致一些语 法错误。此时先安装 sed_inplace (textproc/sed_inplace),然後再安装原本无法安装的 ports:

cd /usr/ports/???/???/
make -DUSE_REINPLACE install

23、如何列出所有可以升级的 ports?

ports collection 的更新速度很快,在每次更新 ports collections 後,往往会出现比目前现在安装的套件还新的版本,可 以令系统自行整理并提供可升级套件的列表:

pkg_version -c

24、如何得知 ports system 对某个 ports 所提供的编译叁数?

所有的 ports collections 中所提供的编译叁数都会在对应的 Makefile 档案内详述,如 sysutils/portupgrade 的话,则是位在 /usr/ports/sysutils/portupgrade/Makefile 档案下。
可以对此档案浏览以得知编译时期可以下达的叁数,如对 sysutils/portupgrade 有提供 NOPORTDOCS,则:

cd /usr/ports/sysutils/portupgrade/
make -DNOPORTDOCS install # make NOPORTDOCS=yes install 亦同

那麽安装此 ports 时,会将 NOPORTDOCS 所对应的相关叁数指定进去。有时候设定较人性化的 ports 会在安装前提供叁数供选择,但是其实大部份的ports 都没有提供,因此必须自行去搜寻可编 译的叁数,在此我提供的方式如下:

cd /usr/ports/sysutils/portupgrade/
grep defined Makefile

如此几乎可以知道所有提供的可编译叁数,虽然有时会多出一些不相干的资料,不会这个确实是一个不错可叁考的方式。

25、如何手动加入编译 ports 的叁数?

在 FAQ 24 中的方法,是 ports collections 有提供的前提之下,有时候并不是所有该软体所支援的叁数 都会收纳在 ports collections 中,因此有时候会需要手动加入编译的叁数。如 ftp/pure-ftpd 中,如果不想把 inetd 的支援编入的选项,并没有被 ports collections 所纳入,因此必须手动加上这个 编译叁数,如下:

cd /usr/ports/ftp/pure-ftpd/
make CONFIGURE_ARGS+=”–without-inetd” install

26、如何指定 ports 的安装路径?

预设 ports collecions 已安排安装的路径 (/usr/local/),如果不想将套件安装在预设路径的话,可以手动指定安装路径。 以 editors/joe 为例,则:

cd /usr/ports/editors/joe/
make PREFIX=/usr install

那麽 joe 就会将档案对应在 /usr 目录下,而不是预设的 /usr/local 目录下。

27、安装 ports 出现 FORCE_PKG_REGISTER 的错误讯息

问题叙述:
当你先前已经用ports 安装过某一软件当你要再次透过ports 安装同一软件时,很有可能会出现类似下述的错误讯息产生。

意思是说你可以透过make deinstall 解除安装然后透过make reinstall来重新安装。
若你确定想要*覆盖*此安装可以透过设定FORCE_PKG_REGISTER变量达成目标。

===> An older version of PORTS资料夹位置is already installed (软体版本)
You may wish to “make deinstall” and install this port again
by “make reinstall” to upgrade it properly.
If you really wish to overwrite the old port of PORTS资料夹位置
without deleting it first, set the variable “FORCE_PKG_REGISTER”
in your environment or the “make install” command line.

处理方式:
只要在make install 时加上FORCE_PKG_REGISTER=”yes” 就可以强制安装。
也就是:
cd /usr/ports/资料夹位址/
make install FORCE_PKG_REGISTER=”yes”

28、安装ports 出现Shared object libintl.so.X not found 的错误讯息

Shared object “libintl.so.4″ 或(libc.so.4) not found

问题叙述:
近来的FreeBSD版本,常常在安装某些软体时,会出现类似的失败画面并且告诉你缺乏libintl.so.4或是libc.so.4 这个函式

问题分析:
libintl.so 函式是安装/usr/port/devel/gettext/ 程式后取得。
理论上来说目前版本的相关函数是libintl.so.5 为何还要去读取旧的libintl.so.4 版本

当你在安装gmake时,gmake会去连结安装gmake当时的libinl.so的版本,是version 4
也就是 libintl.so.4

当你更新过相关的ports (devel/gettext) 将会用libintl.so.5 取代libintl.so.4
除非你能取得先前某些系统保留旧有的libintl.so.4 否则就会出现安装失败状况

很可惜的是…有很多程式需要gettext 函式。
你可以用cd /usr/ports/ ; make search key=”gettext” | more 查询
为什么要加上more 因为太多怕你看到昏头…QQ

问题解决:
要解决这个问题你可以透过重新建立所有与gettext 相关的ports程式。

portupgrade -fr gettext

重新建立或重新安装所有与gettext相关连的程式,若你忘掉了请参阅更新ports/升级系统> portupgrade 软体更新

或是简单的用偷吃步把*目前版本*link过去..QQ (版本6..类推)
然后就可以顺利进行程式安装。

29、如何安装 packages?

目前 FreeBSD 的 packages 是由 .tgz 所打包。如果想安装一个 packages ,可使用 pkg_add,如安装一个 joe 的 tgz:

pkg_add joe-{version}.tgz

30、如何强制安装 packages?

由於有些 packages 会有与其他 packages 相依性的关系,所以必须先行安装那些 packages 才能正常安装。 如果须要强制安装 packages ,可以不须安装那些有相依性 packages ,但要注意的是强制安装的结果可能会导致执行或运作的不正常。强制安装 packages 的指令如下,如强制安装一个 joe 的 tgz:

pkg_add -f joe-{version}.tgz

31、如何查询 packages 与其他 packages 之间的相依性?

由於有些 packages 会有与其他 packages 相依性的关系,所以必须先行安装那些 packages 才能正常安装。 查询 packages 与其他 packages 之间的相依性的指令如下,如查询与 portupgrade 相依的其他 packages:

pkg_info -r portupgrade-{version}.tgz

32、如何远端安装 packages?

有两种设定方式,首先是 PACKAGEROOT,如:

setenv PACKAGEROOT ftp://ftp.cn.freebsd.org #设定 PACKAGEROOT 为 ftp.cn.freebsd.org 站台

另一种方式是设定 PACKAGESITE,好处是若该站台的 packages 仓储并不是符合官方的设定或你想自己指定一个路径。
以 ftp.cn.freebsd.org i386 的 current pakcages 为例:

setenv PACKAGESITE ftp://ftp.cn.freebsd.org/pub/FreeBSD/ports/i386/packages-current/Latest/

两种方式选择其中一种皆可,接下来的步骤都一样。
往後要安装 packages 的时候,如 portupgrade 的话,则:

pkg_add -r portupgrade

则系统会自动於 ftp.cn.freebsd.org 抓取所有与 portupgrade 相依的 packages 并安装。

33、如何更新 INDEX 对照表?

4.x 的 INDEX 位於 /usr/ports/INDEX,5.x 位於 /usr/ports/INDEX-5。
INDEX 是对照 ports 所有相依等资讯的对照表,若长期未更新的话,会导致ports 对照失败。官方有定期更新 INDEX,如果 想自行更新的话,则:

cd /usr/ports/
make index

34、如何更新 INDEX HTML?

FreeBSD 提供了用网页的方式来观看 ports collection,即可使用 lynx, w3m, links 或其它可浏览网页的程式来查阅。制作全部 ports collection 的方式如下:

cd /usr/ports/
make readmes

如果是仅须要做目前目录下的资讯,或单一更新某一分类下的资讯,如 /usr/ports/ftp/ 的话,则:

cd /usr/ports/ftp/
make readme

则仅会更新 /usr/ports/ftp/ 这个目录的资讯,其上与其下的目录皆不会更动到。 执行成功後,会在相对应的目录下产生 README.html 的档案。

35、如何针对某些 ports 不做 CVSup?

若 ports 底下的某些分类完全用不到,则可以在 CVSup 时,不做更新,以节省网路频宽与时间。

vi /usr/sup/refuse
******************************************
ports/french
ports/german
ports/hebrew
ports/hungarian
ports/japanese

那麽则上述目录下的档案皆不会更新。
如果是想要某些单一的 ports 不做同步,例如想保留旧版不做同步,或新版出现问题时。

vi /usr/sup/refuse
******************************************
ports/lang/perl5.8

那麽 ports/lang/perl5.8 这个 ports 不会做 CVSup 同步。
这些设定方法支援万用字元。

vi /usr/sup/refuse
******************************************
ports/lang/perl*
ports/po*

36、如何使用 CVSup 同步 ports collections?

请叁考 gslin 的 用 CVSup 去更新你的 source tree 以及 ports tree。

37、安装 ports 出现 port is outdated 的错误讯息

例如安装 imap-uw 时,出现以下内容:
Your installation of the cclient port is outdated. Please delete it before continuing.

表示因为相对应,且已安装好的 cclient 这个软体过於老旧,建议先升级这个软体再行安装 imap-uw。因此只要先升级 cclient 後,再安装即可。

cd /usr/ports/mail/cclient/
make reinstall 或 # make deinstall && make install
cd /usr/ports/mail/imap-uw/
make install

38、安装 ports 出现 OpenSSL vulnerabilities 的错误讯息

在安装有些套件时,如果有相依於 OpenSSL 时,且判断系统目前使用的 OpenSSL 版本有漏洞问题时,会出现如下的讯息:
Dependency warning: used OpenSSL version contains known
vulnerabilities Please update or define either WITH_OPENSSL_BASE or
WITH_OPENSSL_PORT

一般建议的解决方法有二种。
第一种:升级系统(需含系统内建之 OpenSSL 一并升级),再安装该套件
可以先查询目前系统所用之 OpenSSL 的版本:

openssl version -v

升级系统可叁考 FNP: upgrade core system 或 FNP: upgrade major system。
升级完系统後,再进行一次 OpenSSL 版本之确认。
然後再安装该套件,这讯息就不会出现了。

第二种:使该套件相依於 ports tree 中的 OpenSSL
这种方法会安装 ports tree 中新版本的 OpenSSL,然後相依於此新版本的OpenSSL,而不是系统本身内建的 OpenSSL。只要安装套件时,加入 WITH_OPENSSL_PORT 的叁数,即会安装 ports tree 中的 OpenSSL,并且该套件也会相依於此。方法如下:

make -DWITH_OPENSSL_PORT install

这里不建议用叁数 WITH_OPENSSL_BASE,因为这表示安装套件时,是相依於原本
系统中可能有漏洞的 OpenSSL,这样会导致安全性的问题。

39、如何在 FreeBSD 上模拟 Linux 的环境?

最新最完整的资料在官方的 Handbook 上。
简单来说,FreeBSD 核心必须支援,且必须安装 Linux Runtime Libraries,最後做一些设定。
如果要执行 Linux ELF Binaries,可以先查询目前 FreeBSD 是否已经支援 Linux ELF。

brandelf -l

看是否有 Linux 的字样,如果没的话,请回头检查是否哪一步骤没有做到。
然後检查执行档是否为 Linux ELF Binaries。

brandelf execution-binary-filename

如果是 Linux ELF Binaries,则正常执行即可。
如果显示结果不是 Linux ELF Binaries,但是自己确定是 Linux ELF Binaries的话,则只要更改一下 ELF 的格式即可。

brandelf -t Linux execution-binary-filename

然後再检查一次是否已经修正为正确的格式。

40、如何在 FreeBSD 上安装 Linux rpm?

请确定已经成功在 FreeBSD 上模拟 Linux 的环境,请叁考 FAQ 39。
安装 rpm 的方式如下:

rpm –ignoreos –root /compat/linux –dbpath /var/lib/rpm/ -Uvh xxx.rpm

41、安装 ports 时,原本应该出现的清单选项不见了

这是由於系统会纪录曾安装过 ports 的当时所选择的清单选项,因此有时会因为安装时出了问题,或是再一次安装时,就不会出现清单可以选择。如何让清单选项重新出现呢?

make clean
make showconfig # 显示设定的内容
make rmconfig # 清除设定的内容
make config

之前设定 ports 的选项预设会纪录在 /var/db/ports/{ports_name}/options 内
容中。如要查看之前 python 有选择的清单选项:

cat /var/db/ports/python/options

42、如何检查是否有安装重覆的 ports/packages?

随着时间的演进,不同时间安装的软体会有不同版本的释出,而且不同软体相依的版本号也不同,所以往往会造成同一个软体安装过多版本的情形发生。
这里我必须声明的是,虽然套件名称相同,可是可能没办法上下相容,因此造成有些软体必须依赖比较旧的版本,而有些软体必须依赖比较新的版本,如果有这种情形发生的话,那麽二个版本的存在是正常的。

否则的话,我们会建议移除旧版的套件,将所有相依於此套件改为相依於新版的。也就是说,移除旧版的套件,然後将原本相依於旧版的套件,改为相依於新版的套件。注意,我强调的是新旧版套件是相容的。因为这种做法有点危险,因此不提供做法,请使用更水阶的套件管理工具,如 portupgrade 来完成。

检查是否有安装重覆的 ports/packages 的方法如下:

pkg_info | sort | sed -e ‘s/-[0-9].*$//’ | uniq -c | grep -v ‘^[[:space:]]*1’

如果有一行是显示” 3 libtool”,则表示目前系统有安装三种不同版本的libtool套件。
接下来可以检查这三种版本是否可以相容:

cd /usr/ports/
make search name=libtool

如果发现分别有三种 ports 来代表这三种不同版本的 libtool,就表示他们彼此不相容,必须保留三者,否则可能会发生相依问题。假设如下:

/usr/ports/devel/libtool13
/usr/ports/devel/libtool14
/usr/ports/devel/libtool15

反之,如果发现只有一种 ports 来代表这种不同版本的套件,则表示目前系统安装的三种版本是相容的,只要修改原本相容於其它二种版本所有的套件,并指向欲保留的那个版本,然後移除其它二种即可。如发现系统目前有安装三种不同版本的 gettext:

cd /usr/ports/
make search name=gettext

然後检查的结果如下:

/usr/ports/devel/gettext

则将所有相依於 gettext 旧版本的其它套件都改为相依於新版的 gettext,然後再移除系统中旧版的 gettext 即可。

43、`make deinstall’ 与 `pkg_delete’ 有什麽不同?

简单来说,`make deinstall’ 会移除该 port,并且不会叁照其相依/相关的 ports。
`pkg_delete’ 在移除该 port 前,会叁照其相依/相关的 ports,并且 `pkg_delete’有支援 wild card,如要移除所有 p 开头的 ports,则:

cd /var/db/pkg/
pkg_delete p*

[color=red]要注意的是,如果使用 `make deinstall’,则最好确定系统目前所安装的版本,与 ports collection 中显示的版本符合,否则有可能会出现非预期性错误;而 `pkg_delete’ 是因为直接删除系统中所安装的版本,所以没有此问题。

因此,换句话说,当系统所安装的版本符合 ports collections 中的版本,则可以使用 `make deinstall’ 或`pkg_delete’,否则的话最好用 `pkg_delete’。

与 `make deinstall’ 相关的资讯:FAQ 11、FAQ 12及FAQ 13。
与 `pkg_delete’ 相关的资讯:FAQ 11、FAQ 12及FAQ 15。

44、安装 ports 出现 local modification time does not match remote 的错误讯息

这通常表示你已经下载了这个档案在 /usr/ports/distfiles 的对应目录中,但是它并不是 port collections 所期望下载的。通常的解决方法是在 /usr/ports/distfiles 的对应目录中移除此档案,再重新抓取。

例如是安装 joe 时出现如下的错误讯息:
fetch: joe2.8.tar.Z: local modification time does not match remote

则将 joe2.8.tar.Z 於 /usr/ports/distfiles 中移除:

cd /usr/ports/editors/joe/
make distclean

最後再重新安装即可

Copyright &copy; 2003, Tzeng, Yi-Feng.
All Rights Reserved.

原文链接:http://www.freebsdchina.org/forum/viewtopic.php?t=14435